古代纺织品文物的图案精美、工艺复杂,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古代纺织品文物,无论是库房中还是陈列于展厅内,都会受到温度、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材料老化、褪色、腐蚀等病害。因此就要做好文物保存与展览的环境调控工作,尽可能将影响降到最小。
纺织品文物保存的温湿度按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的要求,丝毛棉麻纺织品类的文物保存温度为20℃,相对湿度50%~60%RH。目前国内多数文博机构将温度控制在18~22℃之间,相对湿度范围在45%~65%,具体数值可根据博物馆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和文物初始的保存环境并考虑文物的适应性制定一个适宜的温湿度指标。
不同地区的纺织品文物保存环境虽然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都需要保持温湿度的相对稳定,通常要求温度每天的变化幅度不超过±2℃,相对湿度每天的变化幅度不超过±5%。要保持温湿度在设定的范围内平缓变化,可采用以下的控制方法:
一.为文物提供相对密闭的保存环境,减少与外界的空气交换:
室内的温湿度极易受到室外气候的影响,因此减少室内外空气的交换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密封良好的库房可以提供相对平稳的温湿度环境,但展厅由于开放的原因无法避免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因此,可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陈列柜、储藏柜,减少展柜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使温湿度变化相对平缓。
二.使用微环境调控设备改善温湿度:
纺织品的陈列和保存环境应该配备适合的温湿度主动调控设备,使温湿度特别是相对湿度维持在合理的区间恒定波动。广川设备可结合文物、档案、字画等藏品特性,设计生产微环境调控设备恒湿储藏柜和恒温恒湿柜,为文物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保存环境。
三.使用调湿材料调节文物柜内的相对湿度:
将纺织品放在密封性能良好的文物柜内,其相对湿度的日波动基本上可以被消除,每周的相对湿度波动也大大减小,但却无法抵御季节更替所带来的湿度变化,因为即使密封性能再好,当季节变换时,温度会有较大的升高或降低,而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相对湿度下降,温度降低导致相对湿度升高。因此在没有配备稳定恒湿机的文物柜内放入一定数量的调湿剂可以平缓温度变化导致的相对湿度波动以及文物柜内外少量空气交换造成的相对湿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