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储藏环境主要是指存放文物的库房。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提到,藏品保存场所的环境要求应包括对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污染物浓度、光辐射的控制,以及防生物危害、防水、防潮、防尘、防振动、防地震、防雷等内容。对于文物储藏环境,在库房内大部分文物都是避光保存,可以忽略光照辐射对文物的影响;而在相对密闭库房的文物储存过程中虫霉病害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环境中的温湿度来实现,所以文物储存环境重点应该关注的是温湿度及污染物两种因素的影响。
针对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我国提出了“稳定、洁净”的控制目标,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控制应以“稳定、洁净”为原则,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达到延缓文物劣化的目的。
“稳定”是指应保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在适宜指标下的平稳性,防止相对湿度、温度等因素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研究发现,当文物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中时,病害发生几率相对较小,材质劣化的速度将趋于缓慢,因此需要稳定。但稳定在什么范围内是值得探讨的,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材质的文物,应研究制订“最适宜”的保存条件。以相对湿度为例,对于大部分区域,纸质文物和丝织品文物都要求控制在50%~60%区间,但是对于保存在新疆、甘肃等地的纸质文物,基于其已经适应了当地30%~40% 的干燥环境,其适宜的湿度指标就是30%~40%或更低,而不是50%到60%。广川设备专业生产微环境调控的恒温恒湿柜设备,恒温恒湿柜可根据藏品特性,设定调控文物适宜的温湿度值。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中提到的稳定并不是要求保存环境一成不变,事实上,温湿度波动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包括瞬时波动、日波动和季节性波动。温湿度的波动只有引起文物的热胀冷缩或湿胀干缩才能影响文物。瞬时波动中温湿度的变化还来不及传导到文物就恢复到正常,因此对文物影响不大。季节性的缓慢波动给文物一个相对长期的适应过程,降低了对文物本体的冲击。日波动则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稳定最需要控制的要素。目前造成文物储存环境中温湿度日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空调设施的不合理运行以及人为的干扰,比如库房出于用电安全考虑,有人的时候开空调,没人的时候关空调,使得库房环境出现白天和晚上的较大温湿度差异,当这种差异传导到文物上时,就会造成文物的湿胀干缩,这是对文物最大的一种危害。
“洁净”是指控制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特征污染物浓度等因素处于安全阈值以内。特征污染物,不同于常规室内环境关注的对人体有害的甲醛、苯等污染物,而是指往往对人体没有损害,但对文物有影响的污染物,比如甲酸、乙酸等酸性物质,以及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洁净要求针对不同质地的文物,探明病害与环境的关联关系,从源头进行控制。
广川设备专业从事温湿度环境储存设备生产,生产的文物恒湿储藏柜和文物恒温恒湿储藏柜可精准调控柜内湿度和温度度,将柜内环境控制在文物适宜存储的温湿度范围,提高文物保持环境,降低环境波动对文物造成的损害。